400電話
024-89603333

1、出殃
按照傳統的喪葬禮儀起靈前要出殃,活人全部撤離靈堂,若不躲開,被殃打上,則有性命之憂,殃有五色,有紅黃青白黑,高低不一,最高的可達一丈八尺,所去方向為正東西南北、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靈前擺上酒、肉、菜、果品、饅頭等祭品,陰陽邊搖鈴鐺邊敲木魚念離家經,一人手持籮不停搖晃,一手灑著朱砂水,驅趕亡魂離家。
2、摔盆起喪
起喪前,長子在靈前摔碎瓦盆,又叫“摔喪”,摔盆非常講究,要一次摔破,而且越碎越好,認為摔得粉碎亡人才能帶到陰間去受用。
3、送葬
送葬者為親朋好友孝眷(媳婦不去墓地),起喪講究越早越好,早上吃黃米米飯,陰陽念完離家經手執引魂幡徑直向墓園逶迤而去。孝眷手執丈二啟喪白布拉著靈柩,房族(一般八人)抬棺,墓地較遠的用車載,向墓地迤邐奔去。每家門前放火來驅邪。經過其他村社都有路祭,《周禮·小祝》:“及葬,設道齋之奠。杜子春注:齋當為粢,道中祭也。漢儀,每街路輒祭。”
4、路祭
送葬隊伍起程前(有的起程后)在大門口殺羊路祭,讓亡人享用,羊血灑在路上驅邪。
5、墓穴
分明坑和穿堂。明坑寬三尺,長兩米,深六尺(也有八尺的),靈柩直接放入就可掩埋。穿堂先向下挖三尺,再橫向挖,洞門呈半圓形,高三尺,深八尺,寬一米。無論哪一種,正后墻臺上都有食臺,里放食品罐,筷子,長明燈。
6、下葬
靈柩到達墓地后,繞墓穴順時針轉三圈半落地,時辰一到,陰陽誦葬經,請骨主親朋孝眷先看墓穴再吊棺,陰陽用羅盤吊線擺正死者姿勢,頭和腳都朝向利方和吉方,親朋孝子看棺告別,封棺,四周放桃木瓦片等鎮邪之物,棺蓋上放引魂幡桃木瓦片等鎮邪之物,清除坑內人跡,請骨主培入第一锨土,后由房族迅速掩埋,燒紙火冥紙,孝眷高聲舉哀。插哭喪棒于墳頭上。
7、合葬
婦從其夫葬為合葬。漢代合葬風俗極為盛行。《漢書·外戚傳》:“高祖薄姬,孝景前二年崩,葬南陵,用呂后不合葬長陵。樹達按:據此,知呂后與高祖合葬也。”[4]合葬的方法有兩種,或取新喪送至前喪葬所合葬,或取前喪至新喪之所與新喪合葬。有的同棺同冢,有的異棺同冢,有的異棺異冢合起一個墳頭的。當地以袝葬(夫婦分葬)為主。
8、撫山
埋葬后三天,孝子要到墓地撫山,整理墳頭,平整墳院并設界限。
9、七七紙
從亡人入土算起,每隔七天焚紙祭奠一次,共七次,最后一次叫斷七。
10、百日
亡故后一百天,孝子備獻飯果品奠茶奠酒紙錢到墓地前祭奠,這天也將亡人靈位一同送走焚燒。至親好友也會備禮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