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沈陽墓園小編知道現在奢侈、攀比之風日盛,受到“生貴死榮”、“面子殯葬”等觀念的影響,許多國民在選擇墓葬時追求排場氣派,認為越豪華越能表達自己對死者的哀思,才能顯示對死者的尊重以及自己的體面,有的甚至過分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情感。

傳統的殯葬是大棺木入土為葬,不僅占用大量的土地資源而且還造成周邊環境的破壞。
隨著城市的發展,迫切需要節地生態葬來為人類未來的生態發展做貢獻。
生態安葬是秉持生態文明理念和生態倫理,遵循生態規律創建的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和人文關懷型的現代安葬模式。
節地生態葬就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價值導向,主張安葬形式“回歸自然”,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樹葬、海葬、花葬、草坪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死亡率不斷的提高,未來土地資源的日益緊張,將無法避免“死人和活人爭地”狀況的出現,推廣使用節地生態葬是避免土地資源浪費的有效途徑。
沈陽墓園小編這里還粗略算了一筆賬:一個傳統墓穴占地約1平方米,一個土葬占地約 10 平方米。相比之下,占地面積 80平方米的壁葬墻大致可滿足 360個壁葬需求的話,就比傳統墓穴節約了78%的土地;單個草坪葬占地面積約 0.36平方米,比傳統墓穴節約 60%的土地;單個樹葬墓穴占地面積約 0.5 平方米,比傳統墓穴節約50%的土地。
實行生態安葬,不僅節地效果明顯,還減輕了群眾在安葬費方面的壓力。
但是當出現新的殯葬形式,試圖改變大眾的傳統觀念,這就需要時間的沉淀。

只有讓喪屬的情感得到了歸置;“薄養厚葬”、“迷信殯葬”、“面子殯葬”等糟粕的殯葬文化得到了破除;國民的關注點由逝者轉變為生者;注重對老人的贍養和關懷,重建敬老風尚,移風易俗的推行才能逐漸地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