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從宣告死亡到“娘家人”到來。
沈陽墓園小編知道當家中有老人病入膏肓,子女是不能離開身邊的。老人落氣時,喪家鳴放鐵炮或紙炮,曰“落氣炮”,意思有二:一是送死者靈魂升天,到侗族傳說中的“高順俄安”(理想中的極好的地方)去;二是告知四鄰,家中老人已離人世,希望鄉鄰迅速到場,幫助處理喪事。

家中死了人,是一件極為悲痛的事情。但當時還不能哭,要立即用一個空器皿燒香化紙,稱為“落氣錢”,為讓死者在去“高順俄安”的路上有錢作盤纏。然后請一位地理先生來測算死者生卒年、月、日、時是否相克,如相克即為犯“兇勾”,犯“兇勾”者需殺一只大公雞,化克“解勾”,如不相克則為大吉,大吉或“解勾”之后家人才可以放聲大哭。
人死后第一件重要事情,就是去請“娘家人”到來,人一落氣首先要考慮這個問題,要請一人到死者的“娘家”報喪,什么人稱為“娘家人”呢?男性死者告知其母舅家后裔,女性即她本人的兄弟,也就是其子女的母舅。因為,侗族認為“世上只有舅為大”。報喪的方式“巖洞、竹坪、坑洞一帶,派專人向舅家送去一塊長二尺五寸的白色侗布報喪。水口、肇興一帶報喪者手持一穗禾,插于被告知者的大門口或直接交給告知者本人。對方接到這些物件后,就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在娘家人到來之前,趁死者尸骨尚未僵硬,家人即為死者洗尸更衣,男者剃發,女者梳妝挽髻。洗尸一般只象征性地洗,即在尸體前后抹一抹,或為死者洗臉以表示。

若死者牙齒尚全,須打掉一顆,意為死者不是夭折,是老掉牙后才死的。沈陽墓園小編知道傳說如果不打掉門牙,死者難以盡快轉生。
置碎銀于死者口中,叫做放“含口銀”,也有的地方只將碎銀放在嘴唇上,但入棺時要將銀子取掉。放“含口銀”的意思是讓死者在陰間得以安寧,日后子孫語言穩重,不會惹事生非。但“含口銀”在入棺時如不取掉,或放得過多,后代子孫的嘴巴會閉得太緊,不善言辭或者不會說話。
沐浴和打牙后即更衣。侗族老人有生前備制壽棺、壽衣之俗。除意外死亡者外,一般老人都有壽衣備用。男性以綢緞絲制品制成長袍夾衣馬甲等。女性則以自織的侗布為壽衣,其樣式與普通衣服基本相同,只是不加紐扣,以布條代替。茅貢一帶不用布條,而用一束青紗捆在死者身上,青紗的數目是死者年齡的數目。壽衣只穿單數,或五套或七套,白內衣青外衣者居多。另外,還有給死者在“返回故地”途中食用的糧食,讓他手中捏一團糯米飯或幾張錢紙,表示有錢有糧。

更衣完畢,將尸體移至薨床,薨床用四塊木板拼成,下墊兩根二人凳,上鋪白布。死者置放的位置是頭向里腳朝外。先用紙錢蓋臉,然后啟用白布蓋上,上面加蓋床單或者被面。在死者腳下擺著插有一雙筷子的一碗飯,旁邊另外一碗有三條腌魚或一塊煮得半熟的豬肉,點燃一盞油燈。孝子守候兩旁,燒香化紙,等候死者娘家人的到來,選擇吉時入殮。
娘家人到來后,死者子女們要向他們下跪,意思是:請求舅家原諒他們作得不周全的地方。舅家先通身檢查死者,一是檢查死者是否死得明白,二是檢查死者所穿的衣物是否符合傳統要求。如有不滿意的地方,孝子除要認錯外,還要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直到“娘家人”滿意為止。沈陽墓園小編知道如死者是女性,其喪事規模還要由舅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