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專家評論
近幾年來,由于土地資源有限、成本不斷上漲等原因,墓地價格每年按10%的幅度在上漲,所以殯葬部門為百姓提供多種骨灰存放方式,墓地不是骨灰處置的主要方式,倡導人們采取鮮花葬、草坪葬、樹葬、海葬等文明、環保、低碳的方式處理骨灰。長春市連續兩年舉辦骨灰撒海公益海葬活動,活動效果比較好。
目前,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如果依然采用傳統的殯葬方式,將會使我們周圍的青山綠水越來越少。從這個意義上說,推廣樹葬等生態葬方式也是造福子孫后代的事情。
社會意義
生態殯葬是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態意識增強的必然結果,我們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去理性的分析和檢討生態葬對環境、經濟、社會、人口等現實狀況的影響,使其在殯葬改革的進程中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進步的需要,實現人們追求環境生態化的良好愿望。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想生態葬必將在廣大群眾的大力支持和積極參與下取得豐碩的成果,遺體生態葬、骨灰生態葬必將成為我國殯葬改革發展的主旋律。
現實狀況
從老年人口的喪葬消費需求和公墓單位的現狀來看,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現象值得關注:
一是老年人對后事要求到墓地安葬的比例偏大。對城市養老院500位老人進行了專項調查,統計顯示,有326位老人希望后事到公墓安葬,117位老人選擇生態葬,21位老人選擇骨灰撒海,其所占比例分別為65.2%、23.4%和4.2%
二是墓地使用面積逐年擴大。遼寧現有經營性公墓95座,總面積約1500萬平方米。2004年全省死亡人口約25.6萬,按城市每個公墓占地1.5平方米(含綠化面積)、農村每個墓地4平方米計算,僅2004年,墓地安葬的死亡人口約占地700萬平方米。
三是安葬費用加大。據測算,城市平喪戶購買一座普通的經營性墓穴平均約需0.8萬元(含公墓管理維護費),加上遺體火化及其它支出,辦一次喪事約支出1.3萬元。農村的喪葬支出也呈上升趨勢,平均辦理一次喪事的費用支出約0.8萬元。
四是影響了社會風氣。群眾在辦理喪事活動中有的相互攀比,花掉了大量錢財;有的借錢風光,冒富給人看;有的在喪葬活動中搞封建迷信活動;還有的個別領導干部因此犯了錯誤。既喊死不起、葬不起,又鋪張浪費講排場是相當一部分群眾的普遍心理。所以,葬法改革不僅直接影響到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影響到構建和諧社會和兩個文明建設,改革勢在必行。
北京市
北京市民政局正在醞釀骨灰生態葬的獎補辦法,鼓勵市民對逝去親人的骨灰,采取樹葬、壁葬、花葬、海撒、深埋等方式安葬,以破解“死人與活人爭地”的困局,并希望在公眾中樹立新的生死觀。
北京海撒、樹葬、壁葬、花葬等生態葬的數量,不足整體安葬方式的10%。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王琦表示,北京2013年將制定減免或獎補方式,鼓勵市民對逝去親人采取生態葬的方式,以減少對土地的占用,力爭到2015年,生態葬的比例能達到30%甚至更高。
1994年起,北京市民政部門推出骨灰撒海服務,但每年全市最多能辦理一兩百份。2009年起,北京市推出“零百千萬”殯葬惠民工程,免費為逝者提供骨灰撒海服務,并負擔兩位家屬參與或見證海撒全程交通費;在公益性公墓——長青園為海撒者建紀念碑和紀念湖,方便家屬祭掃追思。到2013年3月三年里,骨灰海撒數量以每年1000份的速度增長。
北京推行服務
立體安葬:即壁葬。以長青園公益性立體安葬為例。
骨灰撒海:徹底不保留骨灰。
骨灰深埋:以八寶山人民公墓的懷思閣為例。
樹葬:長青園骨灰林基地(朝陽區)、長安園骨灰林基地(海淀區)、景仰園骨灰林基地(昌平區)。
花葬:豐臺區的思親園骨灰林。
深圳市
為深化殯葬改革,推行節地生態葬,即骨灰海葬和通過撒散、深埋等不保留骨灰、不留標識、不單獨留名的草坪葬、樹葬等生態葬式,深圳市民政局日前印發《深圳市節地生態安葬獎勵辦法》,自2018年10月1日起,若深圳市戶籍逝者骨灰海葬,每具骨灰可獲得3000元獎勵,其他節地生態安葬則按每具骨灰1000元的標準予以獎勵。
相關新聞
民政部鼓勵生態安葬骨灰 海葬樹葬等或政府買單
2013年民政部下發《關于做好2013年清明節工作的通知》。民政部稱,將探索把告別廳租用、骨灰生態葬法等納入基本服務項目范疇,這也意味著骨灰生態葬法將有望由政府來買單。
民政部提出,要鼓勵生態安葬,各地要因地制宜開展骨灰撒海、樹葬等生態安葬活動,爭取對不保留骨灰的實行免費海葬、撒散等生態化安葬,并對其家屬實施獎勵。同時,鼓勵經營性公墓開辟生態公益墓區,提供免費或者低價骨灰安葬服務,引導群眾摒棄硬質墓穴和墓志等。
2012年,民政部下發《關于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的指導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全國火葬區將全面建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群眾的基本殯葬服務今后將由政府買單。
此次的通知中,民政部表示,要爭取提標增項擴面,合理調整基本殯葬服務減免補貼標準,探索將告別廳租用,普通骨灰盒、紙棺,骨灰生態葬法等納入基本服務項目范疇,并擴大惠民殯葬政策受益面,盡快實現城鄉居民全覆蓋。
民政部:骨灰植樹等生態殯葬費將補貼減免
在我國,采用骨灰植樹、撒海等綠色殯葬方式安葬親人,既環保,喪葬費用也將逐步由政府補貼減免。
民政部印發《2019年清明節工作方案》,提出今年將大力倡導綠色殯葬,要求各級積極組織開展骨灰植樹、撒海等群眾性活動,推廣小型墓、壁葬、寄存等節地殯葬方式。
同時,民政部提出,今年年底前,基本殯葬服務免費,要覆蓋全國低收入群眾。相關負責人介紹,低收入群眾,主要包括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和城市“三無”對象。
在此基礎上,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門,逐步采取多種措施,對城鄉居民實施殯葬基本服務和綠色生態殯葬的費用減免。
民政部介紹,今年清明節期間,民政部官方網站,將設立清明節工作專欄,實時發布清明節工作信息和各地祭掃信息,引導群眾錯峰出行,或多采用網絡祭掃、家庭追思會等健康文明祭掃形式。
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綠色殯葬,對接受節地殯葬服務或不保留骨灰的群眾,以及土葬改革區自愿火化的,實行政府獎勵、補貼,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殯葬救助保障體系。
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民政部等九部門2016年2月24日聯合發布《關于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的指導意見》,鼓勵和引導人們采用樹葬、海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資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使安葬活動更好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法律法規,詳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殯葬管理條例(2012年修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