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生態殯葬”也稱“綠色殯葬”,是一種以樹代碑、骨灰直接葬入樹下或草坪中的新型葬法。它將親人骨灰和著鮮花瓣與泥土葬于樹根四周、草坪之中。綠色安葬象征著生命長綠、精神永存,也符合人們“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
概述簡要
生態殯葬具體又可分為樹葬、草坪葬、花盆葬、壁葬、海葬等形式。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殯葬觀念的更新,“綠色殯葬”時下成為引領殯葬發展趨勢的新風尚。
2012年3月民政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綠色殯葬,對接受節地殯葬服務或不保留骨灰的群眾,以及土葬改革區自愿火化的,實行政府獎勵、補貼,建立起覆蓋城鄉居民的多層次殯葬救助保障體系。
主要形式
海葬
海葬是將骨灰撒入大海的一種葬法。骨灰撒海,沖破了傳統的“入土為安”觀念。人從自然中來,又回到自然中去。海葬是繼墓葬以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人類思想的一大飛躍,是社會文明的一大標志。海葬有利于節約土地、發展經濟,有利于移風易俗,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骨灰撒大海,情意留人間。
樹葬
現代樹葬是殯葬的一種新形式,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植一些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現代樹葬最大的特點就在于,它的地面是沒有任何殯葬設施的,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與傳統墓地日益抬高的價格相比,樹葬的價格明顯低廉。更重要的是,樹葬不留墳頭,占地很少,還能綠化山林。
花葬
花葬是墓葬與樹葬的創新,它改變了傳統公墓死板、無生機的形式,用花壇代替墓穴,將特制的可降解的骨灰盒放入花壇中,花壇上種植花朵。壇位可循環利用,占地面積少,價格經濟。顧名思義,花葬的最大主角就是各色花朵,在節省土地資源的同時,也可以令墓地環境賞心悅目,并充滿關懷。
草坪葬
源于西方流行于東方的葬式。與芳草為伴,讓生命生于自然,歸于自然,吸取大地甘露,與天地合二為一。西洋風格與中華傳統文化的完美結合,流暢的線條,給人視覺的美感。配以茵茵綠草,恰似雨后的原野,讓人頓覺清新與愜意。匠心獨具的設計,施以香爐、鮮花寄托后人無限的追思。
壁葬
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喪葬方式,在安葬死者的同時為后人留福,是一種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壁葬墻和普通的墻體高低相仿,略厚些,墻體正面分布著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當作墓碑,刻上碑文。
塔葬
相比傳統的墓地安葬,新型“塔葬”不用骨灰盒,直接將逝者骨灰伴著鮮花在塔內下葬,讓逝者在此回歸自然。按容量,該塔能容納的骨灰至少超萬例,具有明顯的節約用地、價格實惠等特點。為滿足需要,該塔內壁上還設置單獨的格子,用來安放骨灰。
太空葬
在歐美國家,一些追求標新立異的人群會選擇太空葬。將裝有逝者骨灰的容器隨著發射衛星的火箭一起在太空中運行,最后火箭掉落大氣層,和流星一樣燃燒蒸發。要求“太空葬”的大多是理念超前、事業卓越的成功人士,收費往往高達上萬美元,國內并不多見。
煙花葬
煙花葬是一個既能寄托生者哀思,又可達成死者心愿的葬禮或許是向逝者致以最后敬意的最好方式。所謂“煙花葬”,是指把死者的骨灰混入煙花中,之后由大炮或其他發射器射向夜空,在夜空綻放。生者在璀璨的煙花中,送逝者最后一程。此種方式目前也只在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才看得到。
氣球葬
所謂氣球葬,是使用熱氣球裝上逝者的骨灰,點燃升空,骨灰從高空灑向海洋大地。氣球葬和煙花葬這兩種新型的喪葬方式都能節省寶貴的土地資源,與太空葬相比,價格也比較容易為大眾所接受,但在國內還都是鮮有所見。
觀點碰撞
觀點一認為生態葬就是不保留骨灰或遺體無害化處理后進行深埋的葬法。骨灰生態葬的提出者集中在我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火化率高骨灰生態葬從倡導以來贏得了群眾的積極響應和支持。
觀點二認為“生態葬重點實現解決城市人口的殯葬問題”作為推行生態葬的目標。遺體生態葬的提出者集中在中西部經濟相對落后地區,這些地區多處于土葬、火葬并存的狀態,殯葬改革工作還處于艱難的推進中。遺體生態葬在形式上拋開了火葬的社會效益,強調的是通過遺體深埋的生態葬法達到逝者與自然融為一體、奉獻大地的良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