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各會員單位:
清明將至,作為新冠肺炎納入“乙類乙管”后的第一個傳統祭掃節日,群眾實地祭掃人數將大大增加,這將為殯葬服務單位體現“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宗旨,提供了更廣闊的服務機遇,同時也帶來工作壓力。為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為祭掃群眾提供優質的服務,各會員單位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力維護區域安全,做好服務保障,倡導文明祭祀,貫徹民政部有關祭掃接待工作的指示要求,推動殯葬改革,弘揚慎終追遠等優秀傳統文化,高標準、高質量的完成清明祭掃任務。
在此,中國殯葬協會提出以下倡議:
一、統一思想認識,落實責任要求
各單位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將思想認識和責任要求統一到維護社會政治穩定上來。要按照屬地黨委和政府的要求,克服松勁麻痹思想,將每一個環節的工作抓實、抓細、抓緊,落實定崗、定人、定責的要求,逐一量化、細化、具體化,做到統籌兼顧,協調推進。
二、加大隱患排查,確保祭掃安全
要統籌安排清明祭掃安全保障工作,切實增強安全責任意識,做好員工的安全培訓,完善有關清明祭掃安全應對方案和應急保障預案,有效防止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尤其是要防范火災事故,實施專人專崗,加強巡邏檢查,山林地區要實施地毯式、無死角、全覆蓋式的防火隱患排查。特殊區域要設置危險警示標識,前置安全引導,細化處置流程。要耐心勸導祭掃群眾采取安全的祭掃方式,妥當處理存在危險隱患的祭祀用品,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同時,要做好流量疏導,配合交通、治安、城管等有關部門維護區域秩序,有效應對祭掃高峰帶來的各方壓力,營造祥和、穩定的祭掃環境。
三、創新服務形式,提高服務質量
全面做好清明節接待服務保障,要在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上下功夫。要關注群眾祭掃服務需求,拓展服務內容,展現新時代行業風采。要增強責任心,維護群眾利益,堅決杜絕和制止一切有損行業形象的行為,堅決打擊借祭掃之機誤導、捆綁、強制或變相強制消費的行為,嚴查兜售假冒偽劣產品的行為。要以良好的工作狀態、飽滿的服務熱情、專業的工作技能、全方位的服務理念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盡所能及解決祭掃群眾的實際困難,真正做到為民所想、服務至上的宗旨。要創新服務形式和內容,發揮網絡優勢,盡量采取線上預約和網絡祭掃模式,有效緩解因祭掃高峰帶來的各方壓力,為不同需求的群眾提供便利的祭掃條件,做好服務延伸和跟進。
四、改革葬法葬禮,倡導綠色殯葬
推進文明新風尚,倡導群眾樹立文明低碳的祭掃理念,推行綠色環保的祭掃方法,采取鮮花、植樹、音樂、時空郵箱、家庭追思會等,寄托對已故親人的哀思,引導群眾從注重實地實物祭掃向精神傳承轉移。鼓勵群眾節約土地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運用骨灰撒海、自然葬、立體葬等葬式葬法,推動殯葬改革由葬法改革向葬法葬禮改革并重延伸。
五、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和諧氛圍
抓住清明期間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殯葬行業的有利時機,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微信公眾號、區域宣傳欄、橫幅標語等形式,倡導移風易俗,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要準確把握輿論導向,做好宣傳策劃,將宣傳引導與行業改革大局相融合,讓群眾理解接受支持殯葬改革,凝聚正能量。積極與有關媒體和宣傳部門的溝通協作,搭建行業宣傳陣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和單位適時召開新聞發布會或媒體通氣會,公開、公布清明祭掃安排和工作部署。要大力宣傳移風易俗,引導群眾將祭掃活動與國家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相結合,自覺、自愿摒棄陋俗陋習。鼓勵有條件的單位開展公眾開放日、踏青遙祭、集體公祭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樹立文明禮儀觀念,加強生命文化教育,向社會公眾和媒體記者開放殯葬場所,介紹殯葬工作和殯葬改革,展現行業的公益屬性和社會責任,形成有利于清明祭掃服務的良好氛圍。
六、滿足生活需要,關心關愛職工
關心關愛職工身心健康,體恤冷暖,勞逸結合,不斷改善殯葬職工的辦公生活環境和精神面貌,提高職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上下聯動,保障清明祭掃工作圓滿完成。
中國殯葬協會
2023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