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說起墓地,很多人都毛骨悚然,如果去外國旅游被丟到墓地,相信誰都不會咽下這口氣。可是西方人卻另有說法:該墓地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是居民游人休閑散心的好去處。
這樣的說辭,東方人絕對接受不了,誰沒事晚上去墓園子遛彎?你得道歉!
東西方對墓地的態度,真的是“能奶奶和熊奶奶,差了不是一點點”,但也不乏相通之處。
去目的地墓地的目的
清明掃墓
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從古流傳至今,東方人對墓地的造訪更多的是為了完成磕頭上香在內的一系列特定儀式。
如果不是清明中元冬至到了祭祖的時節,東方人誰會沒事兒往墓園子跑?
可這西方人就比較不忌諱,很多墓園子都在距離居民區不遠的地方,想念故人了就帶上全家老小墓地野餐。更有甚者,周末可以看到不少周邊居民在墓園里散步遛狗。
白天,東西方墓地都有人活動,可到了晚上,東西方人都回去了,誰也不愿意多呆。
因為多數人都怕墓地里有鬼,在不少影視作品文學作品中,夜晚的墓地都是鬼火飄飄蕩蕩,充滿各種魑魅魍魎。
東方墓地里有紅衣女鬼,西方有專吃腦子卻怕豌豆射手的Zombie,分庭抗禮不遑多讓。怕鬼,這并不全是迷信,而是人類天生對黑暗和未知存在恐懼。
墓地飲食文化
東方人就算到了墓地,還是離不開吃。
現在的供品很豐富:有酒有肉還有餐后水果香煙,祖先“吃”完就分給上墳的眾人吃,謂之“散福”。據扯,吃了供品孩子會更健康。
西方人不僅在墓園里席地野餐,墓地附近還有各種餐館,德國一些墓園邊上的餐廳理發店還干脆用墓名作店招。
既然東西方在“吃”上達成了一致:墓園里是可以吃東西的,那么是不是墓園就可以順帶經營小吃燒烤了呢?
上海福壽園的墓地里,有一處開放式露天咖啡廳藏匿在墓碑叢中,常年無人問津卻也不見拆除。
莫不是先人聞香,后人喝湯?就算思想再開放,膽兒再肥,估計也沒中國人想在墓地里喝咖啡。
西方人則顯得更“百無禁忌”一點。與墓地為鄰,你愿意嗎?距離天堂最近的地方有天使在唱歌。
堪輿術中說陰宅陽宅是不能靠太近的,去年有一家開發商瞞著業主偷偷在墓地旁建了樓盤,高層業主推窗一看,哎呦這是墓景房啊,頓時大鬧。
放在西方,開發商不會瞞著業主,反而會說,這里比較便宜安靜更加宜居。老外們普遍不排斥住處與墓地為鄰。
東方的墓地還承載著保佑子孫升官發財的重大使命,各種風水穴層出不窮,就連某甲因動遷一夜暴富,都有人說是“祖墳冒了青煙”。
為什么東西方認知差別那么大?其實關乎信仰:東方人認為,墓地是離地府最近的地方,西方人卻說墓地離天堂最近。
墓志銘是西方人的專屬幽默?
趣味墓志銘
武則天無字碑的解讀有很多種,最流行的看法是“我在這里,功過任由后人評說。”
西方有趣的墓志銘也有很多。
有發狠賭咒的莎士比亞:移我尸骨者要受詛咒!
有文藝至死不渝的海明威:恕我不能站起來了。
有無可奈何的蕭伯納:這種事情遲早會發生……
有我身已死科學不死的開普勒:而今在丈量地球。
不難看出,西方人對墓志銘的態度是輕松的,是他們最后幽默一把的好機會。而東方人是嚴肅的,墓碑幾乎是清一色的楷體字,排版配色都沒有任何特色。
死亡這件事在西方人眼中,遠遠不如東方人那么嚴肅,對墓地的態度自然也就差別巨大。東方人對于墓地和先人,敬畏一詞的畏大于敬,西方人則是敬多畏少。
塵歸塵土歸土,盡管東西方對墓地的態度如此不同,但是大家都認為,生命的終結不過是另一段旅行的開始。
可是到了西方,就得守西方的規矩,要不然下一個被丟墓地旁邊的說不定就是你。天堂路遠,大家總會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