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沈陽墓地小編據悉在2017年清明節前夕,浙江推出一種全新的骨灰處理方式——生命晶石,甚至可做成首飾佩戴上身。在網友中間,這種“舶來”的創新殯葬手段與“入土為安”的傳統觀念產生了強烈碰撞。
人的生老病死是一種必然的過程,生命的死亡與生命的誕生一樣尊嚴,也只有重視、照顧好生命的終結過程,生命,才算得上圓滿和完美。

“從分離到陪伴,從懼怕到釋懷,唯有生死觀的轉變才能促使殯葬觀的轉變。”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范柏乃教授說。
同時,節地生態安葬結合現代人能夠接受的新技術將有益于形成新的殯葬風俗,推動殯葬改革走向深入。“那些貫穿節地生態理念,讓逝者安息、生者前行的創意必將走得更遠。”
據悉,“生命晶石”的體積大約是等重量骨灰體積的20%。因此,相對于傳統安放骨灰的骨灰盒、罐來說,需要盛放晶石的容器體積大幅縮小。
生命晶石紀念園區占地面積僅5.12㎡,由2組小型紀念碑組成,共可安葬224位先人晶石,單個墓穴面積為0.02㎡,相較于一個占地1㎡小型雙穴墓,該葬式的節地率達到了96%。節約下來的空間,不僅僅可以通過綠化改善周邊環境,更為未來的美好生活保留了更多的資源,體現了“墓碑瘦身,紀念擴容”的生態理念。

沈陽墓地小編還知道生命晶石還具有下列優勢:
可長久保存
“生命晶石”體積小、形態美,在可長久保存的同時,也為發揚中華 優秀文化提供了巨大空間。
紀念與寄托
“生命晶石”給人們提供了與逝去親人“對話”的實體紐帶,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有利于堅持發揚慎終追遠的中華優秀傳統;對于多子女家庭,可以將“生命晶石”分成多份,便于出國和攜帶, 便于分別祭掃、懷念;還可以做成各種飾品,滿足個性化紀念需求。
祭祀變得簡單
“生命晶石”可以存放在家庭等多個地方,可改變人們的祭掃習慣,形成多種祭祀方式,改變清明、冬至到公墓集中祭掃的擁堵難題。
生命新呈現
“生命晶石”也為人們更重視先人的人生文化保存提供了新的契機。“生命晶石”的小、微形態,將更好的陪伴家人,不讓人畏懼以及過于傷感。我們希望,呈現出的是新的敬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文化形式。

此外,沈陽墓地小編也知道生命晶石對綠色生態理念也是一種強有力的表現形態,充分彰顯了一種人文情懷,一種人本思想,一種行業良心。我們也堅信,通過探索優秀傳統禮俗與現代人文精神的有機結合,通過現代化的方式:例如依托生命晶石作為載體,結合網絡智能的專屬三維碼,實現親人可通過掃描三維碼回顧逝者的生平傳記,看到逝者生前的音容笑貌,通過“留言”功能在線寄托哀思等功能的創新方式,未來必將豐富中國殯葬行業改革方向,在弘揚優秀殯葬文化,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做出更大的榜樣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