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陪葬品:把“愛好”帶到陰間
01
商人:來世還愿做“酒鬼”
沈陽墓園小編知道商人好酒,酒文化之盛行不亞于現代酒文化。把酒喝出了各種花樣,光喝酒的杯子就有爵、斝、觚、觶、角,盛酒用的容器還有卣、壺、尊、盉等等,于是,商朝大小墓葬中出土的青銅器,大多與酒有關。
在河南信陽的商朝墓葬中,就曾挖掘出一個名為提梁卣的青銅盛酒容器,出土時里面甚至還殘留著三千多年前的酒。也不知道飲一口三千年陳釀的老白干是何滋味?
02
始皇:江山都要給朕陪葬
秦始皇13歲剛登王位就開始著手給自己修陵墓。奮斗半生打下的都城,還有彰顯赫赫戰功的秦國將士,他都想帶著一起陪葬。
于是,兵馬俑做為秦國軍隊編制的縮影應運而生,陪葬還順便陪出了個“世界第八大奇跡”也是沒誰了!
03
宰相之女愛煉丹
歷史上沉迷煉丹,追求長生不老的皇帝不在少數,而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更是全民“嗑藥”的高潮。在這個名士風流的混亂年代,五石散風靡整個貴族階層。而有的人選擇臨死都帶著仙丹以求長生不老。
東晉宰相王彬的女兒王丹虎就十分沉迷煉丹。并且一口氣煉到了58歲,連婚都沒結。而考古學家在墓中找到了一個裝著900多顆丹藥的錦盒。化驗之后發現,這粒傳說中的“仙丹”汞含量高達60%,還有13%的硫……在相當于長期服用慢性毒藥的情況下,還能活到58歲,也算是福大命大了!
04
秦朝“社畜”把工作帶進墳墓
1975年,在湖北云夢縣城出土的一個墓葬,屬于一個名叫“喜”的秦朝基層官吏。他大概非常熱愛他的工作,以至于把生前工作所用的1155枚、記載了四萬余文字的書簡一起帶入墓葬陪他長眠。這就是國家寶藏欄目曾經播出過的——云夢睡虎地秦簡。
喜所處的時代是秦統一六國的高潮期,正因為他認真的工作,并把工作帶進了自己的墳墓,才讓我們有機會見證那個風起云涌的時代的痕跡,這些竹簡為研究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歷史都提供了十分詳實可靠的一手資料。
而這種把工作帶到墳墓的敬業態度,也著實值得我們學習。
既然這么多寶貝埋在地底下,就不可能不招人惦記,為了防賊盜墓,古代殯葬人想出了很多方法。
古代殯葬人機關咒術,醒目驚心
沈陽墓園小編知道現代玄幻題材的盜墓小說描繪了一個“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神乎其神的地下世界,雖然真實的古墓沒有那么多的玄幻色彩,但一些反盜墓手段卻也著實讓人觸目驚心。
01
信不信我“咒”你?
1980年,山東濟寧發掘出一塊漢碑“禳盜刻石”,上面刻著“諸敢發我丘者,令絕毋戶后。疾設不詳者,使絕毋戶后。”通俗點講就是,敢挖我的墳就讓你斷子絕孫!
簡單粗暴的語言恐嚇和詛咒,即使在不崇尚迷信崇尚科學的現代,也讓人看文,腦后寒風陣陣。
02
伏火流沙,你怕了嗎?
現實考古中最常見的機關墓是“伏火”和“流沙”。
“伏火”也被稱為火坑墓,通常這種墓并不是在下葬時特意設置的,而是后天自然形成的。墓室和墓道密封之后,墓室中的有機物質腐爛所產生的沼氣慢慢充滿墓室,遇到外界火源時就會被立即點燃。1971年被挖掘出的長沙馬王堆漢墓就是一座著名的“火坑墓”。
另一種最常被使用的機關就是“流沙”。
河南省挖掘出的戰國早期郭莊楚墓,就采用了積沙積石的方法,葬好棺槨和陪葬品后,在上面覆蓋一層厚近11米的細沙層,再用泥土覆埋夯實。
當盜墓者打盜洞打到沙層時,細沙會開始流動,并帶動埋藏在沙層中的石頭塌方把盜洞掩埋。此外,考古人員在沙層中發現了1000余塊積石,最大的足足165公斤,各個邊角鋒利殺傷力十足。同時,郭莊楚墓還設置了兩個迷惑盜墓者的空棺,也正是如此級別的反盜墓手段,讓郭莊楚墓兩千年間,即使被挖了大大小小17個盜洞之多,仍保存住了大量的陪葬品。
03
百噸水銀制毒
投毒,也是古墓里少不了的手段。古人最常使用的有毒物質就是水銀,水銀蒸發形成劇毒的汞蒸氣。在秦漢時期的墓葬,有很多都有使用水銀防盜的記載,而最大規模使用水銀的墓葬莫過于秦始皇陵。
1981年,中國地質學家對秦始皇陵封土中心進行了測試,檢測出了約為1.2萬平方米的強汞異常區,2003年再一次使用先進勘查方法測試,推算出陵墓內至少有100噸水銀。誰能想到,古書中記載的“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的壯觀景象,還兼具有投毒防盜的功效。
老祖宗們死后不僅抓錢防盜,還要追求金身不壞、容顏永駐,于是尸體防腐也是古代殯葬中重要的一環。
“死”了也要“美美噠”
01
防腐奇跡,理化“雙攻”
在尸體防腐技術方面,我國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可追溯,從周王朝開始已經有了非常考究的禮儀制度。而在防腐處理這方面,做到最極致的就是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辛追夫人,創造了“世界尸體保存記錄中的奇跡”。
據考古人員回憶,剛出土的辛追夫人被浸泡在約20厘米深的無色液體中,面容和手足紋理清晰可見,皮膚尚有彈性,容貌端詳還保持著正常的人體膚色,甚至關節也能自由活動。
不僅外觀,這具兩千多年前的古尸讓人看上去栩栩如生,在實驗室解刨后同樣發現,這具2100多年前的遺體,不僅內臟保存完好,血管里也有凝固的血液,甚至還可以接受針劑的注射。
除了古尸防腐成果震驚世人,就連辛追夫人下葬時的絲織物品也保存完好。辛追婦人入殮時,全身上下還裹著各式絲綢、麻織物、衾被、春夏秋冬衣服等等將近二十層之多,從頭到腳橫系絲帶九道,臉部還覆蓋著面罩。
這些極易腐敗在自然環境中極難保存的絲織物,能夠兩千多年不腐,古尸能兩千多年栩栩如生,科學家覺得與辛追婦人的棺液有關。
辛追夫人的棺液經化學鑒定,驗證了里面含有大量硫化汞、乙醇和乙酸等成分,乙醇說明在棺內放置時使用了酒,酒的噴灑有利于加速氧氣消耗,建立缺氧條件,從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減緩或停止腐敗過程。
物理隔絕加上化學浸泡,造就了這個千年不腐的奇跡,讓人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
02
消費主義陷阱:金縷玉衣
不是每個包得五花八門的尸體都能如此保鮮,最佳反面代表就是漢代的金縷玉衣。
金縷玉衣由金絲編綴上千片玉片而成,并用九竅塞塞住耳鼻口等等身體九竅,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下葬時穿著的規格極高的殮服。
在目前出土的20多件金縷玉衣,要數1968年挖掘出的中山靖王劉勝那件做工最精美,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1100克。
然而,也正是諸如金縷玉衣等昂貴的金玉,反倒招來了更多盜墓賊,以至于“漢氏諸陵無不盜掘,乃至燒取玉匣金縷,骸骨并盡”。
沈陽墓園小編想說,想想連穿得起金縷玉衣的皇親國戚都無法給自己留下一個全尸,人還是在世的時候就好好享受、珍惜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