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和別的地區(qū)的喪禮一樣,老北京的民俗喪禮也是土葬。因?yàn)槲挥?/span>“皇城根”的原因,北京的民俗喪禮,與別的地區(qū)對比,復(fù)雜成都有過之而無不及。接下來沈陽墓地小編就給朋友們談一下,老北京傳統(tǒng)式民俗喪禮。
【倒頭】
老人未咽氣前,家屬要將其從原來的床上移到另外準(zhǔn)備好的床板上(太平床或吉祥床),說是不能讓死者背著床走,否則就會被視為不吉利。
老人臨走前,要先把壽衣給穿好。等咽氣后,如果在世的沒有長輩,可以把尸體停放在堂屋正中間。如果還有長輩健在,死者尸體只能停放在偏房,這在民間叫“小殮”。
接下來就是請“先生”驗(yàn)視死者,開具“殃榜”,說明何時入殮、親屬穿孝、孝、戴孝、置辦棺材、搭靈棚、停靈柩等。
【接三】
“接三”,民間死了人,三天之內(nèi)必須“接三”,接三也叫“迎三”、“送三”,說是人死三天內(nèi),其亡靈要到地府陰曹去、或被神、佛或神、佛的使者接去了。
接三前要到壽衣店或棺材鋪按一定尺碼、款式、質(zhì)量糊一份車馬、箱子。接三之日,要舉行奏吹鼓樂,迎親朋吊唁,焚化紙糊車馬等活動。
【送庫】
“送庫”,是指給亡人祈建的道場圓滿時,由喪屬捧著給佛的黃表(薦亡文書)到指定的廣場去焚化事先彩紙糊的樓庫及其他紙活冥器。這時請和尚誦經(jīng)“禪經(jīng)誦庫”,是必不可少的。
【成主】
“成主”也叫點(diǎn)主、題主,是封建家族族譜后續(xù)儀程。此舉多為仕宦之家所為。仕宦之家死了長輩,為了續(xù)上族譜,確立死者在宗廟的地位,在“發(fā)引”之前,擇吉為死者在宗廟立個木頭做的牌位(也叫“神主”、“木主”)。沈陽墓地小編知道牌位上書:“顯考某公諱某某府君之位”,“位”字上邊的一點(diǎn)須用朱筆點(diǎn)上一紅點(diǎn),叫做 成主,也叫點(diǎn)主。
【引發(fā)】
“引發(fā)”俗稱出殯,即將靈棺從家里或廟堂抬到墳地去埋葬。經(jīng)過辭靈、出堂、起杠、摔盆、揚(yáng)紙鈔、排出殯行列、下殯、葬后收尾等一整套儀程瑣禮,方為“入土為安”。
【燒傘】
“燒傘”為迷信傳說,亡人到“五七”(三十五天)時,在陰曹地府要過五殿閻君一關(guān)。五殿閻君是包公(包文正)轉(zhuǎn)來的,他一生無女,很喜愛女兒和花朵。因此,如果亡人能用插上花朵的傘蓋遮住身子,讓包公誤以為是少女,不加盤查,就可以順利過關(guān)。所以喪家照例由姑奶奶(已出門子的女兒)出錢給糊一把傘, 并插上五朵石榴花,送到墳地焚化,叫“燒傘”。
【燒船橋】
“燒船橋”,人死六十天,叫“旮(音灰)河”之期,迷信傳說亡人這天要在陰間過河,所以家屬要糊船一只金橋、銀橋各一座,通過僧、道誦經(jīng)“加持”后,予以焚化,亡人就可以乘法船,過金橋、銀橋到達(dá)西方極樂世界彼岸了。人們把這一舉動叫“燒船橋”。
【一百天】
“一百天”,在舊時,死人一百天是個大祭,完成百天大祭儀式以后,孝屬們就可以脫去重孝(白孝袍)換成灰色的衣服,可以剃頭了。
富戶辦一百天也像“送庫”那樣,門前置大鼓鑼架,設(shè)樂、掛白、蘭兩色彩子,或搭素花牌樓。院內(nèi)搭大棚、設(shè)祭堂、懸影、擺供,請僧、道誦經(jīng)辦道場;糊樓庫、墩箱、金山、銀山、綢緞尺頭等紙活等。有請親友的,也有只念經(jīng)送庫,不請親友的。請親友,席面一般也是從簡。一般戶辦百天,只是在家設(shè)奠,近親來祭,也只是燒幾個裝有冥銀的“包裹”了事。
【辦周年】
“辦周年”,舊時北京人給死人辦周年辦“單”,不辦“雙”。父、母死后一年叫“小祥”,可辦一周年,也叫追祭。父、母死后二年叫“大祥”,沒有辦二周年的。少數(shù)有辦三周年的,以后則不再辦,極個別的富戶有辦十周年的。
辦周年也是舊時對亡人的一種憑吊形式。周年之日,門外置大鼓鑼,設(shè)樂。院內(nèi)搭席棚,設(shè)酒席招待來祭親友。正廳設(shè)祭堂,堂上懸影設(shè)位。沈陽墓地小編知道富戶多用番、道、禪三臺經(jīng),做永日功德。并備冥樓一座庫兩座,杠箱四只,其它紙活冥器不限,當(dāng)天到晚間六時左右送庫結(jié)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