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如今社會,人們的生活水平進步,殯葬服務中葬禮也開始日趨奢華和繁縟起來。死者生前榮耀終身,身后的穿著代表著生前的地位、財富和等級,所以給死者穿何種衣服,穿多少衣服甚至衣服的名稱在其時都是十分考究的。
壽者,望文生義,永生也,先人身后,孝子忌諱言死,而將死人所著衣服冠以"壽衣"之稱。一般來說,壽衣皆取單數,得吉祥之意。一起其量詞亦有不同,上衣不稱"件"而曰"領"(古時候壽衣皆有領),有三領、五領、七領之別;褲不稱"條"而曰"腰",有三腰、五腰之別。"五領三腰"就是穿五件上穿著三條褲子。
舊時,一般平民百姓穿三領,官宦富貴之家穿五領、七領,帝、后駕崩著九領,謂"九五之尊"。清朝慈禧太后小殮時,身著金絲繡禮衣,外罩繡花串珠衫,僅這兩件服飾上就鑲有大小珍珠5920顆、寶石1135塊;周身還有九練串珠,頭戴珠冠,珠冠上鑲嵌一顆大如鵝卵的寶珠(其時價值1000萬兩白銀);再以翡翠雕刻為枕,腳蹬兩朵碧玉大蓮花。其極顯皇家之奢侈浮華,將壽衣的喪葬風俗演繹到空前絕后的境地。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推行殯葬服務變革,提倡兇事簡辦、遺體火化,拋棄了封建社會壽衣風俗的糟粕,促進了社會文明。"文革"中,壽衣行業被看作封建殘余予以撤銷,使壽衣的形式開始單調齊截。其時幾乎是千篇一律的中山裝、公民裝和列寧裝。
現在,壽衣品種和花樣已呈多樣化,人們在剔除封建糟粕的一起,對民間的風俗習慣加以研究和改良,以滿意喪家各種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
壽衣在樣式上也有性別、年齡的差異,其中性別差異明顯而年齡差異些微。依照民間風俗,我國向來把晚年人的兇事當作喜事來辦,因而有"紅白喜事"之說,因此白叟的壽衣也往往選用艷麗、花俏的顏色。壽衣的面料均選用棉、麻、綢、緞、毛,因化纖面料在焚化進程中會燃成液體,不僅影響骨灰的質量,而且會形成環境污染,故一般壽衣不選用化纖面料制造。
壽衣的品種
應該說壽衣從廣義上了解,品種是不計其數的,逝者家族完全可以根據需要挑選各種樣式、面料(易形成污染的面料在外)。以下介紹的僅僅傳統的和如今比較盛行的壽衣的品種:
衾:裹尸的包被,形似斗篷,以綢、緞面料織成,繡以花卉、蟲魚、壽星等吉祥圖畫,穿在逝者的最外層。
壽衣 壽帽:壽衣包含衣、褲、裙。衣有長衫、短襖、馬褂、旗袍等,并有內衣、中衣、外衣之分,褲和裙皆有長、短及各類中西不同樣式。壽帽又稱壽冠。男的一般用弁冕、便帽,也有戴傳統的清朝瓜皮帽的;女的特別是我國南方的晚年婦女,常戴蚌殼式絨帽,有"老夫人"相,但不適合中青年女人。
壽鞋、壽襪:在殯葬服務中壽鞋一般是中式布鞋或西式皮鞋。壽襪一般為棉布襪。 壽枕 壽枕以紙、布做成。按傳統風俗,頭枕飾有云彩,腳枕為兩朵蓮花,諺曰:"腳踩蓮花上西天"。
壽被:壽被是一種蓋在逝者身上的細長小被,處于最外層,以布、緞作為面料,上繡星、月、龍、鳳等圖畫。曩昔大殮時要用兩條壽被,一條墊于尸身之下,一條蓋于尸身之上,與棺蓋阻隔。現在遺體皆火化,在開追悼會時,只用一條壽被蓋于逝者身上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