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斯庫格墓園(Skogskyrkog " rden),又名森林墓園(The Woodland Cemetery),著落于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南部恩斯凱德地區。斯庫格墓園是UNESCO(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具有自然和文化杰出價值的世界遺產,她的設計理念深刻地影響了世界各地的墓園設計。
1、墓園的設計師
岡納·阿斯普朗德(18851940),瑞典建筑師,20世紀20年代新古典主義建筑的倡導者之一,也是功能主義的先驅之一。代表作品包括斯德哥爾摩公共圖書館(1928)、斯庫格墓園(1940)等。
西格德·勞倫茲(1885-1975),瑞典建筑師,功能主義建筑的杰出代表,代轟作品包括斯德哥爾摩國際展覽((1930),馬爾默城市劇院(1944) 。
2、墓園建立的目標
設計之初,市議會進行國際招標,對設計作出了如下規定:充分利用地形和松林;自然形成的沙礫坑應盡可能作為山谷地形進行保存;規劃在不犧牲藝術價值,不過分更改景觀自然輪廓的條件下,應體現出清晰、簡單和有效的特點;兼顧可達性、建筑設計和藝術效果;所有要素應該和諧共生。
3、園區內的景觀
景觀設計主要由勞倫茲主持,他完全拋棄了傳統墓園的設計手法(規則幾何式的整體布局,整齊一致的樹陣雨道,紀念式的大型墓碑),而是以一種全新的設計理念去回應場地和滿足業主要求。深受浪漫主義影響的他,期望通過自然要素的設計來引導哀悼者完成深人葬禮和重返生活的轉換,并回答生死輪回這個永恒命題。利用沙礫坑營造的山谷坡地,自然舒展,綿延起伏,設計手法儼然大地藝術,但后者產生的時間更晚,這也說明墓園設計理念的開拓性。在具體手法上,采用對比,山谷與山脊,光與暗以及植物形態、質感的差異。
4、花崗巖十字架意義
花崗巖巨型十字架樹立在起伏的地形之上,是悼念者步人墓園后的視覺焦點,阿斯普朗德設計之初是為了利用宗教介人葬禮以便悼念者更好地哀悼死者,但由于墓園面向所有宗教信仰者,所以作為新教信物的十字架被重新賦予了生死輪回的含義。
5、墓地
墓園入口迎接悼念者的是自然起伏的地形,而墓藏于森林深處,被自然包裹,不出現在視野之中,這有效舒緩了悼念者的悲傷情緒。相比同時代的墓園,斯庫格墓園內的墓占地非常小,并且大小一致,這是設計者關于死亡平等的表達。
6、森林教堂的意義
森林教堂是墓園第一個也是最小的一個教堂,1920年投入使用。阿斯普朗德最初設計是一座石質教堂,但由于造價原因,未被采納,后從丹麥Liselund區域獲得靈感,設計了現在的教堂。教堂外部成方體,內部空間是12根圓柱環繞的圓形空間,間接光源布置在柱廊頂部,為教堂內提供柔和靜謐的光線。屋頂上布置著名雕塑家卡爾·米勒斯(Carl Milles)的作品小天使之死((little Angel of Death)。
7、七泉之路的意義
888m長的七泉之路引導悼念者抵到復活教堂,教堂由遠及近布置3種不同植物—樺樹、松樹和云杉,利用枝葉對光的影響,營造出漸暗的雨道,逐漸烘托出哀悼情緒。葬禮結束后,悼念者通過另一條道路返回,一個下沉廣場供他們重新收起情緒,重返現實生活。
8、復活教堂的意義
1925年,勞倫茲參與設計復活教堂,延續他之前關于深人葬禮和重返生活的設計理念,他把教堂出人口設置為北進南出,但由于傳統基督教堂為東進西出,最后妥協折中為北進西出,而鮮明的古典柱式門廊被安置在北邊。
9、森林火葬場及附屬教堂的意圖
1930年中期,由于非基督徒的需求,市議會決定興建一個火葬場和3個附屬教堂,教堂被分別命名為信仰、希望和圣潔十字。這一時期功能主義建筑興起,火葬場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實用性,但也兼具阿斯普朗德的浪漫主義情懷。為了回應四周開敞的山谷景觀,設計師把建筑布置為面朝壁完做置骨灰),以表對死者的尊敬;并落于不同高差地形之上,用以強調起伏地形。另外,在教堂間設置可以眺望起伏山地的花園和等待室,為悼念者緩解情緒提供了理想場所。
10、啟示
斯庫格墓園的設計理念不但在她所處的時代領先,即使21世紀的當下也具有借鑒意義。如何關懷人,如何回應場地條件,如何保存自然生態?這都是設計師隨時需要回答的問題,斯庫格墓園為我們作出了杰出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