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人死后第三日的早晨八九點鐘左右的時候,按照傳統(tǒng)的喪葬禮儀是當?shù)?/span>“出子”日辰。“出子”就是“出門告”、“出報訃(訃聞)”。當?shù)匾步?/span>“成服”。叫“出子”是因為要顯示出有多少子孫的意思。“出子”是喪葬禮儀中絕不可缺、嚴肅而隆重的一環(huán)。“出報訃”的實際用意在于向社會公開宣告喪事。另有一種迷信的說法是,不“出報訃”,亡人還自不知死,出了“報訃”,亡人才知道在陽世的壽命終結。“報訃”就是把死者的生卒年月,“五服”內的子、侄、孫寫在紙上(不上女性),貼在一個長方形的木板上,放在大門外,供人們觀看和了解。寫“報訃”在民間至關重要,若是死者無子,也無既定的繼承人,“出子”時必須臨時在侄輩中選一人作為承宗子寫在“報訃”上,寫了誰,誰就有“合法”的財產繼承權。“期服”、“大功”、“小功”等項下,應寫誰,誰在前,誰在后,誰遠誰近,都要慎重對待,絕不能漏人。反之,宗族之內、孝子之間會打架鬧事,弄得喪事混亂,家族不睦。“報訃”由陰陽先生書寫,格式不盡一致,一般寫法如下:
訃聞
不孝男XXX等罪孽深重,弗自殞滅,禍延顯考X府君諱XX(女性則寫:顯妣X府X孺人)。距生于XX年XX月XX日,不幸于XX年XX月XX日因積勞成疾,在本宅壽終正寢,享年X十又X歲,不孝男XX等叩地呼天,悲痛欲絕,親視含殮,停柩在堂,尊禮成服,承嚴(慈)命茲定于X月X日開奠,X月X日X時扶靈柩安葬X處哀此訃聞。
孤(哀)子XXX泣血稽首
齊衰期服孫XXX泣血稽首
齊衰五月曾孫XXX技淚稽首
小功服侄XXX拭淚稽首
麻服侄孫XXX拭淚稽首
喪葬禮儀中所謂“成服”,就是在“出子”時,全體孝子穿白戴孝,拄起哭喪棍(俗稱“哭棍”,即柳枝纏上牙狀的白紙條,),滿院一片白。“孝服”的縫制沒有成規(guī),一般除了給直系的女婿、外甥、已嫁女子有縫“孝衫”(即“孝褂”)之外,其他“家門父子”中的孝子“孝服”自備,有的只散漫鞋的白布。孝子穿上“孝服”以后,就要在靈前跪草守喪,接應來客祭奠,陪伴哭嚎致哀,一直守到出殯。孝子特別是親生子女在守喪期間,根據(jù)舊禮要求,不洗臉,不剃頭,鞍著鞋,不坐凳,不吸煙,見人低頭,不食葷腥,寢苫枕塊,更不得亂開玩笑,嬉皮笑臉;女子不可涂脂抹粉。這種舊禮,現(xiàn)在多已廢止,但守喪致哀,乃人之常情,至今沿襲。
“出子”時,按照傳統(tǒng)喪葬文化所有孝子都要到齊,娘舅家人要在場,女婿、外甥及至親也要參加。吹著嗩吶,奏起鼓樂,全體孝子在靈前磕頭燒紙后,由長子懷抱“報訃”領頭,其他孝子手拄“哭棍”隨后,排成一串,哭奔大門以外,把“報訃”放在顯眼的地方,孝子跪成一片,燒紙磕頭,再返回靈前燒紙獻飯。“出子”時孝子越多,陣容越龐大就越體面,人們借此來顯示死者兒孫滿堂,家族人多勢眾,所以,民間對“出子”的禮儀非常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