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在沈陽墓園中有一家叫做陶然寢園的墓園,墓園里提供了一種特別的安葬方式——花壇葬。簡單來說,就是把逝去親人的骨灰埋在種滿鮮花的花壇里,讓骨灰自然融入泥土,變成滋養花朵的養分。這種方式既環保又有詩意,正被越來越多的沈陽人接受。
什么是花壇葬?
花壇葬和我們常見的墓地不太一樣。傳統墓地需要立碑、修墓,占地方,時間久了還可能顯得冷清。而陶然寢園的花壇葬,是把骨灰裝進一種環保材料做的盒子里(比如玉米淀粉或竹纖維做的),埋到特定的花壇下。過幾個月,盒子會自己分解,骨灰和泥土混合,慢慢變成花草的“肥料”。
這些花壇不是隨便挖的土坑,而是精心設計的花園,種著郁金香、菊花、紫羅蘭這些能長期生長的花。一年四季,花壇里總有鮮花開放,春天有郁金香,秋天有金菊,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風景。這樣既節省土地(同樣大小的地,花壇葬能安葬的人數是傳統墓地的5到8倍),又讓墓園變成了一個充滿生機的地方。
為啥沈陽人開始選花壇葬?
因為花錢更少。沈陽墓園中的傳統墓地價格較高,對于困難家庭帶來的經濟壓力比較大。花壇葬的費用只有普通墓地的1/5到1/3,沈陽政府還給選生態葬的家庭補貼1000元,普通人更容易接受。
花壇葬會不會“沒地方紀念”?
其實并不會,花壇的每一塊石碑都可以貼上逝者的銅牌,并不會讓思念沒有載體。更打動人的是,這里的花壇本身就成了紀念的載體。想象一下,清明時節帶著孩子來掃墓,看到的不是一排排石碑,而是滿園盛開的鮮花。你可以告訴孩子:“這棵薰衣草下面躺著爺爺奶奶,他們在用另一種方式陪著我們。” 這種用生命滋養生命的方式,反而讓告別有了溫暖的延續感。
現在,沈陽選花壇葬的家庭比例從最早的不到3%漲到了18%,越來越多年輕人也開始接受。有的家庭甚至會選在花開最盛的時候來掃墓,一邊賞花一邊追思,把悲傷的儀式變成了溫情的家庭聚會。
未來會怎樣?
沈陽陶然寢園的花壇葬,其實給了城市墓園一個新的可能——它不再是冷清肅穆的地方,而成了傳遞生命教育的課堂。孩子在這里能學到花草怎么生長,大人能感受生死循環的自然規律。這種把沈陽墓園變“公園”的嘗試,或許會成為未來城市的趨勢。
說到底,花壇葬是用最自然的方式說再見:不立碑,卻讓每一朵花都成為紀念;不占地方,卻讓思念隨著四季花開永遠鮮活。在沈陽這座老工業城市,這種綠色又溫暖的告別方式,正悄悄改變著人們對生命終點的理解——原來告別也可以如此詩意,如此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