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燒香的意義是什么呢?沈陽墓地小編總結了有以下幾點:
(1)供養諸神。香云繚繞,騰空供養,供養上界云府高真,中界岳瀆威靈,下界水府仙官,三界諸神。有一首《三寶香》說得好:“愿燒道(經、師)寶香,生生常供養。”
(2)傳誠達信。所謂“香自誠心起,煙從信里來。一誠通天界,諸真下瑤階。”最有代表性的《祝香咒》就充分地說明了這點:道是由心去學的,而心意要借香煙來表達,當香在玉爐內焚燒時,我們的心也隨著香煙吹入黃金殿內,飄至白玉階前。群仙真圣紛紛駕起仙車,旌旅簇擁著下降道場,我們心中的愿望也就可以奏達九天之上了。
(3)召亡返魂。我們做幽事道場時,又可通過焚香攝召亡魂,有謂:“以此真香攝召請,當愿亡者悉遙聞”。又謂:“一炷明香通信去,五方童子引魂歸”。全真儀范中有“一炷返魂香”,而廣東《散花科》中更有:“三炷返魂香”之說:“一炷返魂香,徑通三界路……”;“再炷返魂香,直透幽冥府……”;“三炷返魂香,飄渺通十殿……”
(4)清靜身心。受過戒的老修行都曉得《受持諸品咒》中有“上香時咒:常焚心香得大清靜”的說法。重陽祖師有詞曰《踏莎行?詠燒香》,是這么寫的:“身是香爐,心同香子,香煙一炷分明是,依時焚透昆侖,緣空香泉裊祥瑞。”
(5)辟穢除邪。由于香煙有芳香空氣,殺滅病菌的作用,故古來就用作“空氣清新劑”,有瘟疫之時更作為“空氣消毒劑”而大派用場,廣東至今仍有地方保留著每年舞“火龍”的習俗,就是為了紀念百余年前一場瘟疫中有位道人教他們用干草扎成長長的草龍,上面插滿香,點燃后圍著整個村子繞幾圈,及時遏制了瘟疫蔓延的功績。據推測,可能是香中含有的硫磺殺滅了空氣中的病毒,所以才有此神效。在這次防治“非典型肺炎”中有關部門提出了各種空氣消殺的方法,其中就有“熏香”一條。
(6)與人祈福。《玄門朝科》中的許多說文,都有“愿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家門迪吉,眷屬平安……”;“愿以此燒香功德,歸流醮信人家,觀頤自樂,御履相歡……”這樣的說法。可見燒香功德,于己于人,都可謂大矣。
沈陽墓地小編總結來說,燒香的意義就在于它是神、人、鬼三者溝通的一個十分重要的中介,我們通過燒香,與神、與人、與鬼都結了善緣。故此說:“九天之上,惟道獨尊,萬法之中,焚香為先。”
燒香既是如此重要,那么如何燒香,當然很有講究了。所燒的香主要分線香和檀香兩種,平日多用線香。周高德道長在《道教文化與生活》一書中有詳細的介紹,
主要做法是:(1)選三支香,不要斷香。(2)點燃香(點燃后若起明火,可左右擺滅,不能用口氣吹滅)。(3)面對神像,雙手舉香(與額相齊),躬身敬禮。(4)用左手上香,三炷香要插直、插平,間隔不過一寸寬,以表示“寸”(誠)心。(5)上香畢,即行叩拜禮。而任宗權道長在《道教手印研究》中更深入說明:以“燃燈印”燃香,以“大慈印”捧香,以“白鶴訣”插香。第一次插香,默“霐”,插香時默念“唵”心存“心”,并默誦“無上道寶,當愿眾生,常持天尊,永脫輪回”;第二次插香,默“澄”,插香時默念“吽”心存“性”,并默誦“無上經寶,當愿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第三次插香,默“氵明”,插香時默念“唎”心存“誠”,并默誦“無上師寶,當愿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如燒檀香,又稱為“拈香”或“捻香”。香要劈成一分粗細,一寸長短。拈香時可持簡,也可不持。第一炷香,以“玉清印”拈起,天目書“霐”,默咒“初炷真香徑詣玉清宮供養元始天尊”,左手插香入爐中央;第二炷香,以“上清印”拈起,天目書“澄”,默咒“二炷真香徑詣上清宮供養靈寶天尊”,左手插香入爐右方;第三炷香,以“太清印”拈起,天目書“氵明”,默咒“三炷真香徑詣太清宮供養道德天尊”,左手插香入爐左方。
燒三炷香,通誠祈福。時下有一些人燒香,一把一把地香焚燒,認為是多多益善,實是一種誤解。順帶說一下,全真原有“香禁燃檀”的禁忌,原因是古時皇宮中用檀末涂壁,謂之“香泥”,每年一換。換下后香商便收購來制香出售,故京中香鋪所賣的香其色黃且臭濁,這樣宮泥穢香,如何能夠敬神呢?沈陽墓地小編聽說唐代葉法善天師曾誤用宮檀,致受七孔流血之罰,所以后世全真道士都十分謹慎地選擇檀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