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說到火葬,在現代是必須遵守的,早期的時候土葬盛行,如果真的想要討論的話,雖然火葬是滿族的傳統,但是清代入關后,為什么清代是命令禁止火葬的呢?為什么放棄了自己的傳統呢?跟著沈陽公墓小編一起看看吧!
說火葬乃系滿族傳統,并不完全,滿族是多種葬俗,因為滿洲古代分很多部,有以打獵為主,有的以捕魚為主,習俗也不同,有的火葬,有的土葬,有的樹葬,有的天葬,還有的水葬,并沒有統一的規定,主要是根據天氣地理等因素而定,而且沒有一成不變,而是不斷變化的。比較清皇家祖陵永陵,流行的說法就是先放樹上,相當樹葬,后取骨灰的時候發現已經長在樹上,所以就在當地安葬了。
因為滿洲人經常發生戰爭和遷徙,所以出現火化,但火花后依然要土葬,戰場激烈,有的尸體都來不及火花,一般就帶辮子回來,按薩滿教的觀點靈魂寄居在辮子上。
沈陽公墓小編知道遼金的時候,就有“燒飯”的習俗,把死者生前喜愛的物品同時焚化,謂之“燒飯”。
滿洲人二次葬的習俗,二次葬分兩種:
一種是深冬季節去世的,由于滿洲冬季有很厚的凍土層,不便挖掘墓坑,于是放入停棺后,等半年或幾個月,天氣暖和后,來年再葬。
另一種是因意外死亡的,按傳統習俗為使死者靈魂安息,在墓地停棺一年或三年再葬。
滿族墓葬的墓坑均為豎井直穴,沒有人工挖掘的墓室,看高句麗和渤海國一些墓葬豪華,存在墓室,那一般是有國家而且是屬于上層人士才有可能,一般人的安葬是沒有墓室的。
清朝皇帝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和順治皇帝都是火葬后進行安葬,多爾袞也是火葬,所以民間流傳的鞭尸是不可能的,鞭尸是古代中原漢族習俗,滿洲沒有此俗,而且是火化后骨灰,根本也無法鞭尸。
皇帝是自康熙開始沒有火化,直接土葬。但因為八旗戰士還浴血奮戰,所以還是不可能完全土葬,皇帝也沒有要求,沈陽公墓小編知道按中原儒家學說是要土葬,但一般滿洲人沒條件實行。乾隆中后期,才開始要求有條件的實行土葬,但戰爭期間,還是無法完全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