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1、接娘家是浙江麗水地區畬族的喪葬風俗。當稍上年紀的婦女死后,家人要通知其娘家人來吊唁,來人多是其兄或其弟,如果來人是長者,不戴孝帽,如果是死者的弟弟,則穿孝衣。娘家人來時,在村外放鞭炮,這時孝子孝孫們拿香,按長幼依次跑在門外迎接。娘家入第一個過來時,收拿跪者手中的香,第二人將他們扶起來。沈陽墓園排行
有的地方還要"拾娘家",即兩人手臂相交,其舅坐在上面,抬進屋,孝子跪在靈臺后,娘家人進門后,先向外拜三拜,表示接他家的香火,再向里拜三拜,表示把娘家的祖宗安放在這里,再拜棺和靈位。
2、大葬、小葬:歷史上畬族曾盛行火葬,有的地區則實行土葬。葬前請風水先生選擇地穴后打洞,把棺木滑入洞內。外筑墳頭墓碑,謂之大葬。若是墓穴風水不合,則另擇它地,兩三年后擇吉日起棺,拾骨骸盛于陶瓷之中另葬。立墓碑,謂之小葬,即二次埋葬。沈陽墓園排行
3、焚燒入罐:這是畬族的傳統喪葬風俗。歷史上畬族曾盛行火葬,人死,則停棺于野外,經數年后,舉行火化,將其灰燼貯瓶內,埋入土中。據《閩橋酋軒錄》記載:"人死刳木納尸。其中多長,辟相擊節,主喪者盤旋四舞,乃焚木拾骨,置諸罐,浮葬林麓間,將徒則取以去。"
4、功德:《建德縣志》記載畬族的喪葬儀式。“重做功德,門豎一幡,上書死者姓名,靈前雜列雞黍,畬婦七、八圍棺坐哭,用麻干為方格,高闊尺許,外湖以紙,中置紙綻,名之曰庫,非持竹鞭甑,且鞭且祝曰:阿娘氣平平上,或曰阿爺氣平平上,或曰孝子飯。”又說:"治喪時必請祭祖者八人穿青紅各色祭衣,在死者靈前嘴誦,或祖先前歌舞,名曰功德。未作功德則不得葬,葬則認為不吉。”進行土葬的畬族地區,還有請齋公念經起度做功德。或一兩日,多至七日。送葬后還要做"頭七"、"二七"、以至"七七"四十九日的祭掃活動。沈陽墓園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