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1、置衣
裹遺體的衣服叫衣衾,在喪葬文化中又叫做“老衣”。《后漢書 ·禮儀志下》記大喪云:“守宮令兼東園匠將女執事黃綿緹繒金鏤玉匣如典故。注引《漢舊儀》:帝崩,纏以緹繒十二重”。“緹繒”這樣的話是高級衣衾了。附身之物有衣有被,以絲綢為上,衣有上下內外之分,內為白衫白褲,外黑色長衫或紅色裙子,或上七下五,或上五下三。有鋪有蓋,被有單層夾層,單的叫單被,復的叫復衾。衣衾通常死前根據自身喜好由孩子選取購置,在特有的條件下,臨終后由孩子臨時購置。
2、挪喪
將要心臟停止跳動以前,必須潔面,凈身,穿“老衣”,又叫“小殮”。《釋名·釋喪制》:“殮者,殮也。殮藏不諫見也。”氣絕,挪于地上,地上先鋪一層黃土,身下按享年鋪谷草,一歲一根,叫“歲數草”,用白紙苫面,并用幾縷大麻拴住雙足。
3、燒倒頭紙
挪喪后,子女大放悲聲,按照喪葬文化中哭祭于亡人靈前并獻祭一只公雞,叫守靈雞,雞能驅邪,可以陪伴亡人靈魂。大門外掛白紙一束,表示有喪。同時簽死者靈位,上寫“新逝×門考諱××/妣××氏之靈位”置于靈桌上。
4、收尸
死者挪入地下后,用冰塊或涼水立即覆于死者腹部使尸體變硬,收尸越快越好,對生者吉祥。同時,靈前放一陶瓷盆,內放少許面團或酵子,供燒紙盛灰用。
5、跪孝
亡人落地,子孫必須在地下鋪上麥草,男左女右跪地守靈,叫跪孝,二十四小時不離靈堂與亡人左右。跪孝期間,孝眷手拄哭喪棒,不能吃葷、大笑、高聲言語,否則,不合禮儀會招致親朋好友村人的非議,更嚴重的是會招致亡人的不快而降災。
6、請房族
親人去世當天,遠房宗族人立即提著酒瓶酒盅,請村中的房族來料理喪事,房族一般是五服之外的人。房族統一拿著賻禮諸如祭饃一副,白紙數張,條件好的還有靈帳等物當天進駐喪者之家。然后根據喪家對喪事的要求及準備情況,房族中公推一經驗豐富德高望眾的長者作大總管全權料理喪事
7、報喪
當日,大總管配房族中人分頭向亡人相關親戚報喪,重點是亡人的子女、外甥、娘家(女)、舅家(男)等。
8、奔喪
在外和出嫁子女必須立即趕回,穿素衣,進入村莊要大放悲聲以示哀痛。
9、搭靈棚
古語云,“死生之事大矣”。所以當地人極為重視喪事,長者去世,都要在上房前栽樁用白布搭棚,供放置紙扎、花圈、祭奠待客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