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死者臨終時,親人們就要為其剃頭(男)、梳頭(女)、盥洗、整容。咽氣之前必須把壽衣(俗稱“老衣”)穿上,一則死后不好穿;二則說是人死了.再穿,就意味著光著身子走了,到了陰間還是無衣。壽衣大都是及早準備好的。當地習俗,壽衣要在閏年閏月縫制,取“功德潤澤”后人之意。壽衣袖子講長,要能遮住手梢,忌諱袖短露手。否則,后輩兒孫就衣不蔽體,伸手討飯。在壽衣件數上,要穿單不穿雙,是避免兇事成雙的意思;在壽衣布料上,要穿平紋布,忌穿斜紋布,怕有一個“邪”字,后輩人搞邪門歪道;特別忌穿皮革,因為皮子是畜皮,穿了怕來世變成畜生;可以用綢.子但不能用緞子,因為緞子和“斷子”諧音,不吉利;壽衣不能用紐子,只能用布帶,因為紐子和“扭子”諧音,怕后代出“逆子”。壽衣要兩頭見棉,即有棉衣、棉褲,冬夏如此,取“以棉(眠)為安”之意。壽衣里子多選用紅色,意味著后輩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子女先父母而亡者,要在壽衣上綴個白布條,以示在陰間也要為父母制服。除了公務人員之外,現在民間老人壽衣的樣子,多數仍沿襲清朝、民國時期長袍短褂的款式,可見封建習慣的頑固性。
人剛咽氣,趕緊要把預備好的“噙口錢”放人口內,“噙口錢”也叫“口實”,是一枚銅錢或其他金屬硬幣,穿上紅線,放人死者口內后,把紅線另一段拴在壽衣布帶上,防止溜入腹內,待盛殮時揪掉紅線。
關于往死者嘴里放“噙口錢”的.事,民間有三種說法。一是把錢稱為“寶”,把錢放進死者嘴里叫“口中含寶”,寓吉祥之意;二是說人辛勞一生,不管貽留多少,“噙口錢”是最后帶走的“落頭”;三是說人死了就變成了“鬼”,“鬼”還要投胎再脫生,再變成人,有了“噙口錢”,來世不受窮。
有的在人死之后,還要給手里攥塊.饃饃,意味著在黃泉路上有飯吃,不挨餓,來生再世也不缺口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