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電話
024-89603333

在我國古代,仁義禮制等許多制度貫穿著整個歷史。而喪葬制度作為宗法制度的表現之一,因與去世者血緣的不同關系導致古代有著不同的喪服,其制度也不盡相同。想要了解沈陽墓園中的喪葬制度,首先要明確喪葬文化,它的起源來源于人對生命的尊敬,對永生的追求。同時,喪葬文化的出現也來自生者對逝者的無限緬懷和追憶,飽含著濃濃的感恩之情。
中國傳統的喪葬文化中,其儀式包括七大類,分別是停尸、報喪、吊唁、入斂、喪服、哭喪和下葬。每個儀式都有其專屬的環節和相關活動,喪葬文化對自己人員的行為舉止也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因為這不僅僅是對去世者的尊重,而且是對去世者家人的一種寬慰,和對人生命的深入思考。而說起我國古代喪葬文化,它其實與“孝”文化密切相關。眾所周知,“孝”源于儒家的核心思想。子曰:“愛人,仁即是愛。”何為愛?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人首先愛自己的親人,其次愛一切大眾,最后愛自然萬物。愛親人首先是愛父母,愛父母則為孝。作為儒家社會倫理思想的基礎,孝對古代社會的行為規范和社會秩序的穩定起了重大作用,孝道文化中不僅包含著生前的贍養和盡孝,也包含喪葬文化死后的追憶與緬懷,因此喪葬文化是孝道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
孝道文化流傳至今,人們普遍認為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養老和送終。養老是對父母生前的贍養,送終是對父母死后的埋葬在墓園中。根據孝的本意,古代高官生前享盡榮華富貴,希望進入冥國仍能繼續享有人世的尊貴。因此他們的子女會為自己建造起一座座豪華的墓地。古代高官的厚葬之風影響帶動了民間的喪葬之風,民間百姓紛紛仿效,古代高官統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直接的社會政治邏輯結果必然是大力提倡厚葬,并最終以國家法典形式頒布實施。史料證明,早在西漢開始統治者就頒布了較為完善的喪葬法規,以家庭為單位成員之間進行養老和送終,促使家庭成員之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各成員之間不僅是具有天然的血親聯系,更成為生存相互依靠的對象。
在沈陽無論是喪葬文化還是孝道文化,人們對逝者都飽含著濃濃的緬懷之情、追憶之情,為了給人們提供一個祭掃先人、寄托親情、弘揚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一個文明場所,沈陽墓園中的陶然寢園于1993年正式成立。作為最早經遼寧省民政廳批準的合法經營性公墓之一,沈陽陶然寢園占地面積3000畝,是遼寧省生態公墓、中國公墓委員會副主任單位。園區整體規劃以“北斗七星”布局,主要包括天樞、天璇、天權、天機、玉衡、開陽、瑤光,“北斗七星,富貴之官”,掌管人間命運。沈陽陶然寢園最大的特點是山型秀美,從入園到主山山頂一直是上坡的趨勢,這種由低到高的地勢,有步步高升之意,亦有“山上山”之說。

另據了解,沈陽陶然寢園目前可售區域大致分為五個墓區:即長壽園、常青園、清蓮居、怡然居、悠然居以及新建高檔墓區安然居、長壽園新區。每個區域各有不同,但大多環境優美、場地開闊、寓意美好,得到眾多客戶的青睞。陶然寢園一直致力于環境打造和人文建設,為在墓園中安葬的人們實現回歸自然的心理愿望提供場所,同時為生者創造一個憑吊先人、領悟生死問題的環境。正所謂: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喪葬文化本就是我們孝道文化的基本道德規范,歷史悠久傳承至今,也被我們國人代代相傳。沈陽墓園陶然寢園,緬懷故人、敬畏生命,予生者以堅強。